发布时间:2015-01-02来源:重庆公墓网
为响应民政部发出的 “大力推行文明低碳祭扫”的号召,12月6日,由民政部指导,中国社会出版社和北京良策世纪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共同主办,慈恩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“倡文明祭祀.行低碳环保”首届网络祭祀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。此次研讨会就传统祭祀活动在现实中遇到的种种问题,以及如何开辟和完善网络祭奠平台,使群众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进行探讨。
北京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郑永华指出,网络祭祀平台的推出既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,又是在新形势下的创新。不仅可以让人们追念圣祖、缅怀英烈、拜谒先人,而且无论是从经济、环保还是从安全角度,都是值得推广的祭祀方式。
传统祭祀方式要理性对待
祭祀,是人们慎终追远、缅怀逝者、寄托哀思的主要方式,也是以“礼”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,对引导社会成员思想行为、培养道德意识与塑造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这一仪式自我国古代起便植根民间,风俗各异、种类繁多,表达了人们对国泰民安、家族兴旺的向往与追求,由此衍生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,至今依然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生活方式,通过祭祀培养我们对传统的敬仰,对个人与社会都大有裨益。
按照传统的祭祀习俗,拜墓地、烧纸钱、放鞭炮、焚香、燃烛,来寄托后人无尽的哀思。然而传统的祭祀形式在表达缅怀与寄托哀思的同时,其所固有的一系列陋习不免令人担忧。如,墓地对稀缺土地资源的占用,清明、重阳、除夕、中元这些传统祭祀节日期间,焚烧祭品所带来的严重空气污染、火灾隐患及交通拥堵、物资浪费等众多问题。
我国每年修建墓地2000万座,土地占用量每年以10万亩的趋势上升,而据民政部之前发布的《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;每年清明节烧掉的祭品相当于砍伐至少1万棵树木,且呈上升趋势;每年清明全国群众祭扫总数均超过1亿人,大大增加了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排放;通过焚烧祭品等方式排出的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高达700万吨和150万吨,同时还造成了大量的火灾隐患。
网络祭祀成为文明新风
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,网络祭祀这种新兴的祭祀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。研讨会上,与会专家一致表示,网络祭祀是低碳、健康、文明的祭祀方式,值得大力提倡。无论是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,还是对利用科技传播文明,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。
在研讨会现场,北京慈恩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华介绍,网络祭祀就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,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“搬”到电脑上,方便人们祭奠已逝亲人。“网络利于节约,是文明祭祀。我们公司开发了全球首款大型3D网络祭祀平台——《慈恩天下》,其借助先进技术完美再现了真实场景,彻底克服了传统墓地的空间束缚,更能表达出用户对逝者的追怀感恩之情。网络虚拟的祭祀品,不仅画面优美、风格清雅、种类多样,而且省去了花销、节约了资源。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、文明祭祀的好做法。”
页面链接:https://www.cqa1.com/article/71.html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 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。
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内容等问题请在30日内 与我们联系。
上一篇文章:建立、健全殡葬管理和服务体系
下一篇文章:优化服务环境,提升服务能力
优惠信息100%真实
涵盖最全陵园信息
最优秀的顾问团队
万千家属共同选择
所有交易公开透明
扫描二维码,关注重庆公墓网官方微信 殡葬习俗讲究不用愁!
战略合作、商务洽谈,请发 邮件至cq114#163.com(#改为@)
殡葬综合问题咨询
渝ICP备18014253号-2
CopyRight © 2011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重庆公墓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