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0-06-13来源:重庆公墓网
确切说,“不下葬”是不对的,厝柩的最终目的,依然是入土安葬。
厝柩是大别山地区,尤其是安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丧葬风俗,又叫“蚕基”,这种风俗与赫哲族的树葬有点类似。
人死之后入棺,但棺木不会马上下葬,而是先放置在荒山野岭的寄柩处,再将寄柩处用土砖、水泥、石棉瓦等物遮盖起来,但不会封得很严实,会露一点出来。
逢年过节,亲人们祭奠也都是到寄柩处祭拜,等到寄存满了三年之后,才会在蚕基中重新捡出尸骨,另外择地安葬。
对不了解这个习俗的人们来说,比较“惊悚”的就是重捡尸骨下葬的步骤。
因为有些尸骨会不满三年就提前下葬,或者因为湿燥环境差异,导致蚕基中的尸骨腐烂程度不同,有的已然只剩骨头,但有些却未腐烂干净,重捡尸骨也就变成了一件比较“恐怖”的过程。
若是有小孩在重捡尸骨时看到尸骨,多少要招些“邪气”。
之所以会形成这种风俗,据说源自明初。朱元璋统一江南时与陈友谅、张士诚大战,曾在安庆、江州(今江西九江)等地爆发过激烈战争。最后朱元璋获胜,但安庆地区也遭到巨大破坏,人民伤亡殆尽,田地大量荒芜。
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,当时江南地区土地大多为豪强地主霸占,他们盘根错节,势力雄厚。朱元璋为了打破江南地区强大的宗族势力,恢复生产发展经济,巩固统治,就颁布“移民令”,强制江南大量人民被迁往江北苏北一带开荒屯垦,且不得回迁原籍,隔断移民与原籍地的一切来往,史称“洪武赶散”。
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,临近安庆地区的江西民众大量迁入安庆地区。清初桐城派学者朱书说 “然元以后至今,皖人非古皖人也,强半徙自江西,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,土著才十一二耳”。
大量的江西移民达到安庆后,被告知不得回迁原籍,兄弟亲戚之间不得往来,否则受到重罚。然而这些背井离乡的移民始终抱着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的想法。因此,移民中过世的老人会交代亲戚友人,将自己的棺木暂时停放在寄柩所,不要入土下葬,如果有朝一日政策改变,希望还能尸骨还乡、魂归故里。
然而朱元璋的政策始终未能松动,回归故里的想法也逐渐破灭,暂存寄柩所的棺木最终也不得不入土下葬。
但寄托着移民对家乡思念的丧葬方式却保留了下来,一直在安庆地区沿用至今。
页面链接:https://www.cqa1.com/industry/164.html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 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。
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内容等问题请在30日内 与我们联系。
上一篇文章:俗语“天空不起屋,地空不葬坟”是什么意思
下一篇文章:墓地堪舆:正穴标准
优惠信息100%真实
涵盖最全陵园信息
最优秀的顾问团队
万千家属共同选择
所有交易公开透明
扫描二维码,关注重庆公墓网官方微信 殡葬习俗讲究不用愁!
战略合作、商务洽谈,请发 邮件至cq114#163.com(#改为@)
殡葬综合问题咨询
渝ICP备18014253号-2
CopyRight © 2011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重庆公墓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