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0-05-20来源:重庆公墓网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尤其是汉字或者是词语,一词多义比比皆是,而且不仅如此,汉字和词语在不同的时期,还具有着一定的差别。甚至两个字连起来读,和它分开来读,都拥有着相差巨大甚至完全不一样的意思。
当然,这并不奇怪,中华文化长达五千年历史,汉字词语的含义发生变化也是必然的事。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,就是“坟、墓、冢、陵”的真正含义,这4个字拥有着相同的大致含义,他们都是死者去世以后居住的地方。但是,把它们分开来看理解,每个词都有着不同的意思。
“坟墓”或者“墓葬”,这是现在我们对埋葬人尸体的场所的笼统称呼。
不过,最开始“墓”、“坟”、“冢”、“陵”都是不一样的。
我们先来搞明白什么是“葬”?一般用作动词
人类将死者遗体按一定方式放置在特定场所的行为,叫“葬” 。
《說文》:「葬,藏也。从死在茻中。
《易》曰:『古者葬,厚衣之以薪。』
而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叫“墓”。类似活人的家一样!
再来看“坟墓”。
“坟墓”,其实是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构成:地下部分是墓穴,地上部分是坟堆,专业术语叫“封土”。
在春秋以前的墓,是有墓无坟的。就是没有封土堆。《礼记》中有记载:“古也,墓而不坟”。
所以,你若见到一个墓,墓上没有封土堆,也不种植树木(即不封不树)。基本可以断定它是春秋之前的了。当然也可能是时代久远,被人益平了!
而“坟”,则是后来随着坟丘墓的出现,把上面高出地面的那堆封土称“坟”,封土的流行,慢慢的让坟与墓变成了“坟墓”,通常又立碑作为标识。
最后,再来看“陵寝”。啥是“陵”、“冢”?
在古代,“冢”,要比“坟”大一些,像王侯将相这种“高级官员”的坟墓称为“冢”。
《说文》中有记载“冢,高坟也”,这也就是说,冢的规模要远胜于坟墓。所以在古代历史中,一般寻常人的墓,很少被称之为“冢”。通常来说,诸侯、贵族等拥有崇高身份的人,亦或者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,他们死后所葬之地才能被称之为冢。
有些战死沙场或者其他原因,找不到尸体的,就把死者的衣物饰品等物件代替埋葬,叫做衣冠冢,比较著名的衣冠冢有杨贵妃、黄帝、袁崇焕等人。
当然,最大的当属“陵”了,帝王的墓葬要比普通百姓规模大,一般称为“陵”。
页面链接:https://www.cqa1.com/industry/76.html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 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。
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内容等问题请在30日内 与我们联系。
上一篇文章:重庆出土精美文物
下一篇文章:邹衍墓——历史最悠久的家族先祖先贤墓地
优惠信息100%真实
涵盖最全陵园信息
最优秀的顾问团队
万千家属共同选择
所有交易公开透明
扫描二维码,关注重庆公墓网官方微信 殡葬习俗讲究不用愁!
战略合作、商务洽谈,请发 邮件至cq114#163.com(#改为@)
殡葬综合问题咨询
渝ICP备18014253号-2
CopyRight © 2011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重庆公墓网 版权所有